特斯拉於今年 1 月 6 日宣布将在中国大降价 6% 至 13.5%,Model 3 起价从人民币 26.59 万元降至 22.99 万元(约新台币103万元);Model Y 则从起价人民币 28.89 万元降至 25.99 万元(约新台币 116 万元),外界猜测这是因中国 12 月的出货量以 5 万 5796 台创下 5 个月以来新低,此举应是为了要以低价吸引更多中国消费者。
不过重磅消息一出,不仅股价应声下跌,也让成都和深圳等地上百名车主怒而前去特斯拉展场抗议,表示自己先前白支付过多费用要求还钱。特斯拉究竟在中国遇到哪些重大瓶颈,才不得以走上砍价一途呢?
2022 股价暴跌近 7 成,中国为背後一大牵制因素
特斯拉 2022 整年的表现并不理想,股价爆跌 69%,股东价值损失了 7200 亿美元,部分源自於马斯克收购 Twitter 带来的不稳定性,但分析师指出另一大原因在於外界担心特斯拉对中国过度依赖,因此中国市场需求量的降低和疫情封控阻碍上海厂产量,皆对特斯拉股价带来负面影响。
中国对於特斯拉的重要性一直无庸置疑,在消费端 2021 年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出货量占全球近一半,马斯克当时也相信中国终将成为「最大的市场」;至於制造端 2019 年建的上海厂区无疑是特斯拉重要的生产重地,上海厂於去年 8 月出产量达 100 万台,为全球最大的电动车制造厂,产能可达每年 75 万台 Model 3 和 Model Y。
中国因此成为牵动特斯拉股价的重要因素,但特斯拉因疫情的不稳定性,以及面临中国本土电动车品牌的竞争,让其近几年在中国生产和销售之路变得不甚顺遂。
疫情和中国电动车品牌竞争,打乱特斯拉生产和消费端
去年特斯拉也因中国疫情封控政策受不小的冲击,4 月中国政府强硬的防疫手段对中国经济造成冲击,特斯拉在中国地区仅卖出 1512 部车,较 3 月降 98%,而由於疫情打乱了供应链,在中国的产量下滑 81% 至 1 万 757 辆。去年底中国政府放松疫情清零政策,新一波疫情又随之而起,导致特斯拉上海厂再度停止运作至今年的 1 月 2 日。
除了疫情政策成特斯拉一大不稳定因素,导致出货量波动外,中国国内崛起的电动车品牌也增加竞争压力,让特斯拉不再独占中国市场。
比亚迪去年前三季在中国的市占率为三分之一位居第一,上汽通用五菱等中国电动车品牌销量也持续攀升,特斯拉在中国纯电动车市场的市占率逐年递减,2020 年第二季市占率为ㄖ15.9%,到了 2022 年第二季仅剩 9%。据《CNN》报导,专家表示当中国当地的公司变愈加有竞争力,中国市场不久後将不再需依赖外国企业。
中国发展成熟的供应链和广大的消费市场,让中国成为特斯拉放不下的地方,反观中国政府是否也抱持相同态度呢?
中国政府原制定外国的车厂若选择於中国扩展事业,则需和当地公司共组 50/50 合资企业,但却於 2018 年放宽限制,让特斯拉全权掌控工厂,同时也提供特斯拉便宜的土地、税务优惠和补助。
不过《The Atlantic》指出这绝不是中美合作,实则是中国取自己所需,要创造出「鲶鱼效应」,来激发中国电动车品牌的成长和创新,并透过特斯拉将本土车厂推往国际。
因此看似中国大张双臂欢迎特斯拉的到来,但实际上特斯拉自 2020 年起即面临了不少公关问题,中国政府和消费者的不友善即是特斯拉在中国除疫情和市场竞争问题外,面临的第三大难题。联博资产管理公司的分析师发现,中国特斯拉车主的回购的意愿较美国和欧洲地区低,显示较低的忠诚度。
偷将中国车辆装载旧晶片,特斯拉遭中政府「约谈」
2020 年疫情初爆发时,中国政府曾下令特斯拉上海厂於 1 月底暂时停工以配合疫情封控,工厂一关也导致特斯拉当时出产的部分电动车采用旧款晶片,不过特斯拉却告知中国车主车款使用的为最新晶片,让受影响之顾客怒而集体提告,特斯拉也遭工业和信息化部传唤并要求解决此问题,成为中国政府的关注对象。
意外频传但特斯拉坚称电动车没问题,遭中国批态度傲慢
同年 10 月,因特斯拉车辆的悬吊系统不断出现疑虑,中国政府下令回收约 3 万台 Model S 和 Model X 车款。特斯拉在一封写给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信中澄清,在中国以外的地方少於 0.05% 的车辆出现系统问题,而中国境内却有 0.1% 的车辆发生状况,可看出问题出在中国驾驶的不当行为而非车辆设计,公然反对中政府收回车辆的命令。
隔年南昌市一部特斯拉电动车在充电後因逆变器烧毁,无法再次启动,特斯拉顾客服务表示,这是因中国电网的电流太强,而非车辆本身的问题,但中国政府回应供电的电流稳定且正常。特斯拉随後也道歉指出员工怪罪中电网的话其实遭剪接过,已和顾客联系要找出电动车损坏原因。
不过这事件後,中国网友对特斯拉最初将车辆问题丢给电网的回应感到很不满,称特斯拉发生问题後总怪罪车主,甚至认为特斯拉车主简直是「接锅侠」。
2021 年 4 月更是发生了中国女子穿着「刹车失灵」的衣服,在特斯拉车展抗议的事件,影片在网路上爆红并广为流传。该名女子据称为特斯拉车主,由於刹车系统出问题後向特斯拉索赔,特斯拉则表示女子曾因超速出车祸,因此公司没有理由要给予高额补偿,并在微博上强调不会向顾客不合理的要求妥协。
消息一出,又再次激起特斯拉推卸责任的议题,中国政府出声指责特斯拉,而中共纪律检查委员会更是祭出了一项警告的声明;党媒则呼吁特斯拉要尊重中国市场,并表示特斯拉展现的「傲慢」态度不可取,警示这会损害公司在中国顾客间的名声。特斯拉随後道歉表示会配合中国政府,同时也将持续改进顾客服务的过程。
随着特斯拉在中国意外事故频传,包括一台特斯拉在上海一处停车场爆炸自燃事件,官媒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的一篇文章指出,2020 年特斯拉在中国失控的消息至少有 10 起,其电动车的失控率「遥遥领先」中国的新旧能源汽车品牌,并斥特斯拉在面对中国消费者时「过於傲娇」。
2021 年 6 月中国政府表示特斯拉电动车系统会意外启动并加速,因此又再次下令回收约 60 万台Model 3 和 Model Y,尽管特斯拉道歉表示会遵照中国规范,专家分析其负面的公关形象不断累积下,无疑是让竞争者有机可乘。
特斯拉陷藉电动车监视疑云,遭禁止靠近中军事和政府基地
2021 年的 3 月中国政府发现特斯拉电动车的相机和侦测器有录影像和纪录地理位置的功能,出自於担心电动车能取得车主的敏感个人资料,中政府便禁止特斯拉车辆接近军事基地和政府机构,《路透社》表示这是中政府加强对特斯拉审查的机制,或许也是其对特斯拉展开反制的藉口。
即便到了 2022 年,特斯拉仍甩不掉被视为监控设备的标签,当习近平至中国西南部巡访时,特斯拉遭禁止开上成都部分特定的路;而在夏天中共举办的北戴河会议中,特斯拉车辆遭禁止靠近会议地点至少两个月,可看出即便马斯克(Elon Musk)本人承诺特斯拉不会在中国进行监视,也无法消除中国政府的疑虑。
特斯拉延上海扩厂计画,在中国发展前途不明
今年 1 月 12 日《彭博社》报导指出,特斯拉将暂缓上海厂的扩厂计画,当时是为了提高产量以因应中国不断增加的需求,虽特斯拉未点出计画延迟确切原因,但相信与在中国遇到的困境拖不了关系。
当中国本土电动车品牌已在市场站稳脚步後,中国是否仍需要特斯拉来刺激市场?两者关系又是否会从双向需求变成单方,都仍待观察特斯拉未来在中国的表现,但现阶段来看特斯拉正深陷困境中。
核稿编辑:Chris